科学研究
-
312023-05
深圳大学医学部林静教授团队在肿瘤诊疗领域发表系列高水平论文
-
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张俊彬、苏冒亮课题组在水生环境领域发表高水...
2023-05-29近日,国际环境领域顶级学术刊物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中科院大类一区Top,IF=14.224)在线发表了来自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苏冒亮特聘副研究员以及张俊彬特聘教授团队题为Reproductive Endocrine Disruption and Gonadal Intersex Induction in Male Japanese Medaka Chronically Exposed to Betamethasone at Environmentally Relevant Level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环境残留的倍他米松对水生生物存在生殖毒性,...
-
深圳大学王宇课题组联合多家合作团队将CRISPR/Cas用于发现中和新冠病毒的R...
2023-05-29近日,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王宇课题组,联合广州实验室赵金存教授,清华大学谭旭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周兵研究员以及深圳疾控中心张仁利教授,在Advanced Science(IF=17.5)上发表了题目为Repurposing CRISPR/Cas to Discover SARS-CoV-2Detecting and Neutralizing Aptamers的文章,报道了一种新颖的基于CRISPR/Cas的RNA配体筛选系统:CRISmers(CRISPR based aptamersscreening system)。
-
082021-12
《Physical Review Letters》:对称性决定的光学自旋拓扑态
自旋拓扑结构,如电子体系中的磁斯格明子(magnetic skyrmion),由于其良好的稳定性及新奇的动力学特性,被认为是未来实现高速度,高密度,低能耗磁(自旋)存储器件的基本单元,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之对应的是,光子也携带自旋信息并且拥有与电子类似的自旋拓扑特性。近年来,我校微纳光电子学研究院纳米光子学研...
-
062021-12
我校在深圳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深圳市人文社科重点基地评选中多有斩获
近日,深圳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结果揭晓,深圳市获奖成果共计76项,我校喜获丰收,共有28项优秀成果获奖,占全市获奖总数的37%。我校人文社科研究在深圳各高校及科研机构中仍独占鳌头,全市社科成果奖一等奖共12项,我校获得8项,占全市一等奖总数67%。其中,学术论文类一等奖共5项,我校获得4项;调研报...
-
292021-1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全自动高纯锗能谱仪的开发” 顺利完成综合绩效评价考核
2021年11月24日,深圳大学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全自动高纯锗能谱仪系统的开发”顺利完成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工作。因疫情原因,此次综合绩效评价工作改为线上会议的方式。项目负责人向专家组汇报了项目整体进展,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重要成果及创新、应用前景及示范推广、一体化组织实施...
-
292021-10
《Nano Energy》:可快充的钠离子电池——铁电和压电效应加速离子传输动力学
钠离子电池具有与锂离子电池相似的工作机理;钠储量丰富,成本低廉,有望替代锂离子电池,在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中大规模应用。然而,钠离子比锂离子大且重,导致钠离子的传输和反应动力学缓慢。因此,亟需设计具备快速反应动力学的钠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近日,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米宏伟副教授团队在钠离子电池...
-
222021-10
BBC八分钟报道谢和平院士团队最新研究成果:控制诱发地震研究
近年来,油气开采、深部地热能开发、深部采矿等工程扰动诱发地震引起国内外普遍关注,成为国际前沿研究热点。在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项目“工程扰动岩石动力学理论与技术”等支持下,谢和平院士团队基于自主研发的疲劳变频注水扰动诱发地震试验系统,开展了注水扰动诱发断层失稳滑动研究。BBC节目Science in Action...
-
192021-10
《科学》:深圳大学医学部李思思团队合作揭示Dicer酶识别切割RNA机制
高等真核生物中,有一类长度约为19-30个碱基的小RNA,在调控基因表达、抗病毒以及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等一系列重要生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Dicer核酸内切酶是小RNA生物合成的核心分子,Dicer在小RNA的产生过程中,起到“分子尺”的功能,从前体RNA的一端测量特定的长度并切割产生特定的小RNA。过去二十多年,研究者们针对Dic...